
2020-06-12
城管打电话叫出来摆摊,“地摊经济”又火了。
6月1日,李克强在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时说:“地摊经济、小店经济就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,是人间的烟火,和‘高大上’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”。
地摊经济的复活,让沸沸扬扬的好评铺天盖地,各级政府的扶持措施也相继出台,对于当下民生和就业的意义非同寻常。地摊经济概念股拉升,小商品城涨幅超9%。
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,“地摊经济”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,最大的借鉴意义又是什么?
“地摊经济”vs“正规军” 低成本试错风险管理更可控
同样的一件事,采用“地摊经济”模式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?
“地摊主”先推个三轮车卖给别人尝一尝,看看用户反馈如何。如果门口排起了长队,供不应求,再去考虑租店面的事情,如果很不幸无人问津就直接收摊走人,损失也很有限。
显而易见,后者这种低门槛、低风险和高度灵活度的创新创业方式,更精准匹配了疫情冲击后的创业者风险管理需求。
从“批量集中”采购到“随采随用” 成本管理也趋精细化
低成本试错仅仅只是后疫情时代创业创新趋势的一个方面,更深层次的内涵是中小企业对成本的精细化管理。
以采购为例,以往中小企业在资金比较充裕时,为了降低整体采购成本,会采取“批量集中”式采购,一次性采购较长时间的办公及经营物资,这样做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折扣。而在后疫情时代,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现金流紧张、业务发展前景难以预期等不确定因素,高频小额的“随采随用”成为主流。
小小摊位,蕴含着勃勃生机
首先,增加了工作岗位。
受疫情影响,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。而在家门口摆个地摊,也能养活自己。据报道,自3月15日,成都市明确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以来,2个月时间增加了10万就业岗位。其次,增加了收入。
受疫情影响,不少人都感到“钱紧”,这个时候更要动起来!在郑州,白领们放下面子,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“摇钱树”,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。最后,激活了城市经济。
地摊是经济交易的重要场所,为商业机会创造场景,带动了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。城市路边的地摊,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;另一方面,地摊售卖的物品多数比超市便宜,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。激活“地摊经济”的一池春水,为这份生机更好地保驾护航。不落窠臼,行稳致远,才能让每个人的小期盼和城市的大情怀交融,在烟火气中找到归属感,借力城市繁华释放个人潜能。